|
如何應對水泥過剩的形式無論如何講,個人認為頻繁開停除了改善大氣質量、促進行業效益外,負面影響諸多不利,能不能用其它方法來解決這些問題呢?我想有,首先通過這些的措施,大致摸清了社會對水泥在各個時期的需求量,這就為下一步的措施提供了條件。 一、是既然大家能夠自律統一開停、能夠聯合漲價或降價,那么能否就各種牌號的水泥聯合制定一個合理的利潤指標或一個合理的價格呢?并且能夠堅持下去呢?若價格穩定不漲不落,就可以減少急功近利的行為,其實水泥的社會用量就那么大,不會因漲價或落價而改變,只要自律都有銷路。 二、是既然明白了社會需求量,能否減少開停次數呢?比如根據不同時期的用量改統一停機為錯開停機,這部分廠生產半年那部分廠生產半年。這樣既減少了不利影響,也有利提高產品質量,因為這期間價格穩定,當然誰的好買誰的;誰的好就賣得快;由于沒有多余的熟料,小型粉磨站自然會和大廠走聯合的道路,提高水泥質量,32.5水泥是劣質的帽子也會被甩掉;也可以根據產能和社會需求量安排某單位的開停時間。若這些辦法或更好的辦法能夠實施,必定會減少開開停停對自身設備或其它方面的不利影響,也能減輕行業壟斷的嫌疑,還能促進水泥質量的提升,使行業的社會責任得到發揮,價格穩定,市場有序,長期的污染物指標會得到更有效的保證,使得噸單位產品能耗得到下降。 |